科研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要闻 >> 正文

“回眸五年奋进路”系列报道之:搭建创新发展大平台,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

2018年12月24日 15:49  点击:[]

    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搭建平台、项目牵引、打造成果、协同创新、提升层次工程,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五年来,学校科技工作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大突破,科研项目经费总量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逐年攀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等新业绩。学校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袁亮院士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组建团队、尽早谋划,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学校提早谋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培育,制定申报工作方案,通过学院评审、校内评审、校外评审、专家点评等多种渠道提高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质量。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国家级纵向科技项目937项,较前五年621项,增长50.9%。承担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3项,较前五年121项,增长59.5%。2014年、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均突破40项,分别为49项和45项,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学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累计资助经费843万元;五年来,科技创新到账经费累计超过4.3亿元,增长20.6%;其中,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8206万元,增长50.6%。

    整合资源、凝练特色,国家级平台实现大突破。学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融合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特色,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五年来,新增科技部、应急管理部,安徽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等单位立项建设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1个。其中,2018年获批立项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立项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成为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建设序列,并获一次性奖励500万元。2017年度新增安徽省科技厅“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环境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工程实验室”、“安徽省爆破器材与技术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我校尚属首次。

    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较好利用已获批的各类科研平台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指导有关学院开展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放,统筹设计创新性实践教学和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科研资源集聚的优势,依托科研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最新科研成果,形成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探索设计以本科生为主体、以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性、研究性、设计型实验等课程体系。为此,我校获批2018年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时,获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立项资助。

    广泛动员、加强培训,发明专利授权逐年攀升。学校组织开展专利申请专题讲座、研究生发明专利撰写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师生开展专利申报工作,五年来,学校师生申请各类专利7279件,较五年前1647件,增长342.0%。授权各类专利3990件,增长31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73件,增长1210.2%。2016年,学校作为专利权人首获PCT专利授权,目前,已获授权PCT专利12件,取得新突破。2015年学校专利技术转让位列中国大学第3位,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位列高校榜单第9位,两项专利工作进入全国高校“十强”。获批2017年度,“三平移一转动四自由度混联振动铸造机”发明专利获安徽省专利金奖,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专利金奖,也是安徽省高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安徽省专利金奖;同时,该专利还获得2017年度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加强合作、协同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服务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打造煤炭安全智能开采协同创新共同体,组建矿业领域协同创新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承担神华集团“神东矿区深部开采灾害预测与防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项目,合同经费达2260万元,单项合同经费超千万在我校尚属首次。同时,学校还先后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中节能集团、阳泉煤业集团、黄陵矿业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石油大学、江西省萍乡市等7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五年来,学校获服务安徽省经济建设技术合同及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奖补资金1259余万元,奖补总金额居省属高校第一,充分凸显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

    完善制度、适应发展,科技管理服务不断进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上级有关科技政策,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结题结账与结余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理工大学专利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安徽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尾款清缴办法(试行)》、《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理工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办法(试行)》、《安徽理工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高水平科技论文奖励办法》等文件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经费、学术评价、学术交流、科技成果等规范管理,有效激发科研队伍创新活力。

    五年来,深部煤炭开采动力灾害防控机理与技术团队荣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牌,1位教授荣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3位教授荣获“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8位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入选《煤炭学报》50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挂牌运营,承担法医病理鉴定、法医毒物鉴定(仅限乙醇检测)和法医临床鉴定(性功能鉴定和活体年龄鉴定除外)等的法医学鉴定,积极服务社会、保障民生。同时,学校还开展百家企事业单位大走访、科研工作“有计划走出去”、暑期科研工作走出去等系列活动,积极拓宽横向科研项目开发渠道,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安徽理工大学科研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营造氛围,扎实推进科学研究迈向新的更高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核稿:自然科学处  郑文兵、徐颖

上一条:我校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五年定期评估
下一条:我校参加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活动

关闭

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部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024(8024)  邮编:232001